最新资讯
-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25年说课大赛成功举办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白城】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实施“三级跳”调训培训模式助力高素质农民思想技能“双提升”
- 【长春】新农人联盟谋发展 村支书领富显担当
- 【长岭】县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
- 【伊通】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召开“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会议
- 【抚松】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组织开展2024年上半年中专班结业考试
-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习近平: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 【省校】同台竞技展风姿 再“说”促教有新高——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说课大赛正式开赛
- 习近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吉林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在全国第四产量大县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种粮大户张文镝去年承包了420垧耕地,每垧地产出12000公斤玉米,净盈利320万元。吉林省不断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提高粮食生产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用好养好黑土地,夯实粮食安全基础。2020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60.6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五位,粮食调出量居全国前三位,为国家端稳口粮“金饭碗”。
保量是根本。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523万亩,其中玉米6430.86万亩、水稻1255.71万亩、大豆481.69万亩。通过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扩大农田灌溉面积55万亩,支撑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年增产粮食5亿斤以上。
保质是高端。依托世界水稻黄金带的自然优势,从2013年起,吉林省开展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工程,组建吉林大米产业联盟,69家企业自有基地面积达300万亩,中高端大米产销量稳定在20亿斤以上。
技术是手段。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藏粮于技。2016年以来,累计优选主导品种415个。2020年新审定主要粮食作物品种255个,“十三五”期间累计审定712个,比“十二五”时期增长9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自主创新良种市场占有率60%以上。2020年主推技术155项,实施生物防治、航化作业等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1亿亩次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盖。
防灾是保障。重点围绕干旱、洪涝、病虫害、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抗旱播种能力达到2500万亩,累计实施抗旱播种1.02亿亩次。全面加强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专业化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达到450万亩。
土地是基础。吉林省将保护性耕作确定为黑土地保护首推重大技术,与中科院、中国农大等院校合作,在梨树县建立研发试验基地,制定全国首个“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率先在全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推动研发全国第一台牵引式重型免耕播种机。2020年,安排补贴资金7.2亿元,实施保护性耕作1852万亩,比2015年增长3.1倍。今年已落实补贴资金11.2亿元,实施面积扩大到2800万亩,比上年再增加约1000万亩。制定黑土地保护技术规范,示范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深翻还田、盐碱地治理、水肥一体化技术等10大黑土地保护模式,构建起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的保护路径。
农机是利器。吉林省仅2020年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5亿元,补贴农机具11.3万台(套),使农机总动力达到3900万千瓦,比2015年增长23.6%;拖拉机保有量125.5万台,比2015年增长2.4倍,2020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