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枯黄萎病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3日    浏览次数:1547

   一、病害症状

茄子黄萎病:多在门茄座果后发病,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叶脉间或叶缘萎黄上卷,逐渐向上发展,使半边枝叶变黄枯死,果实僵化不长。因此,又叫半边疯。严重时全株枯死,叶片脱落,变成光秆,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所以也叫“黑心病”。

二、发病条件

温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茄子黄萎病在气温20~25℃,潮湿多雨时发病重,从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越重。气温超过28℃,病害受到抑制。

三、防治技术

枯、黄萎病菌生存力强,传播快、危害大、防治难,不仅要注重农业措施防治,更要搞好药剂防治。在药剂防治上,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可有效控制枯、黄萎病。

①提前预防:枯、黄萎病重在预防,定植前用NEB菌根浇灌土壤预防。NEB(恩益碧)菌根是美国农业高科技产品,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NEB菌根5~6袋,每袋加水100千克浇灌土壤,可使根系增加数倍,形成庞大的根系,抗病能力可与嫁接苗媲美。同时,分泌抗生素,杀死或抑制有害菌,促进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使作物不得或少得枯、黄萎病。
  
②药剂防治:在枯、黄萎病发病初期,用春雨一号农药胶囊1粒和菌无菌高效杀菌剂1支,加水15~30千克喷施,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一般喷药2~3天后病情得到控制,4~5天病株转壮,迅速康复,防治效果达98%以上。同时,兼治真菌、细菌引起的其他病害,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具有治病增产的双重效果。(农博网)


上一主题: 如何防治甜瓜畸形

下一主题: 大豆食心虫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