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25年说课大赛成功举办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白城】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实施“三级跳”调训培训模式助力高素质农民思想技能“双提升”
- 【长春】新农人联盟谋发展 村支书领富显担当
- 【长岭】县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
- 【伊通】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召开“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会议
- 【抚松】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组织开展2024年上半年中专班结业考试
-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习近平: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 【省校】同台竞技展风姿 再“说”促教有新高——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说课大赛正式开赛
- 习近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果树保护地栽培技术要点
果品质量问题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要想提高果品质量,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措施。如增加棚内光照、增施CO2气肥、叶面喷施微肥和增施磷、钾肥等,并开张树冠,控制枝条旺长,加强扣棚后地温调控等。
越夏问题 解决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果树的越夏问题,主要是做好保叶、养根、壮树、壮枝等工作。果实采收后,打开棚膜,阳光充足,遇到的问题是老枝叶衰老与更新、新梢加速生长。特别是雨季一到,水分充足,往往会导致枝条徒长,延迟落叶,影响翌年果树产量和效益。解决果树越夏问题的关键:
一是及时修剪。桃树要将已经结果的老枝疏除,保留未结果的新梢,并将直立枝、徒长枝、病虫枝、枯死枝、背上枝一并疏除,及时喷施生长抑制剂等,控制枝条旺长,以形成饱满的花芽;葡萄要及时摘心、抹杈,摘心不要过重,顶端要保留几个副梢,防止冬芽萌发。
二是实行预备苗制度。把预备苗植于钵体或网袋内(尤其是葡萄的某些品种),在圃地集中培育,使之形成花芽,将已结果树于秋季落叶后移到棚外,并把预备苗移到棚内,进行促成栽培。这样循环轮茬栽植,可使同一个大棚连续使用多年,保持高产高效。
授粉问题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空气湿度大,往往造成花粉黏滞、扩散困难,授粉受到极大限制。为保证授粉良好,应加大授粉树的配置比例,采用自花授粉能力强、花粉量大的品种。最好采取人工辅助授粉,并结合放蜂、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等其他措施。
土壤管理问题 实行浅定植、起垄栽培,最好加盖地膜(之前要施足基肥)。这样既可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地温,增加棚内光照,又可减少地面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滴灌。
棚内环境问题 棚内的光照强度一般仅为露地自然条件下的60%~70%,严重不足的光照会造成枝叶虚旺生长,光合强度降低,影响果品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注意控制棚高,一般掌握棚脊不高于3米,棚肩控制在1.2~1.5米;地面最好铺反光膜,充分利用反射光;选用透光性好的薄膜;限制枝量,控制背上枝旺长。棚内温度调控:重点是花期温度的调控,这一时期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时期,一般要求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不低于6℃。其他各物候期对温度的要求相对不甚严格,温度控制在6℃~28℃即可。棚内温度的调控,夜间主要靠加盖草苫或棚被保温,白天打开气窗通风降温。提高扣棚后地温:扣棚后往往会出现地温与气温不能同时升高的问题,通常是地温较低。地温低常造成萌芽迟缓、不整齐,先叶后花、花期不齐,坐果率降低等不良后果。要提高扣棚后地温,可于扣棚前1~2个月在树下覆盖地膜。过晚覆盖地膜,对提高地温作用不大。棚内空气湿度调控: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55%~80%,对授粉和果实发育有利。棚内空气湿度调控措施有通风换气、覆盖地膜、控制灌溉等。(农博网)
上一主题: 夏秋高温季节如何饲养好奶牛
下一主题: 蔬菜地膜覆盖栽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