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25年说课大赛成功举办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白城】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实施“三级跳”调训培训模式助力高素质农民思想技能“双提升”
- 【长春】新农人联盟谋发展 村支书领富显担当
- 【长岭】县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
- 【伊通】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召开“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会议
- 【抚松】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组织开展2024年上半年中专班结业考试
-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习近平: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 【省校】同台竞技展风姿 再“说”促教有新高——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说课大赛正式开赛
- 习近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改革创新为吉林粮食丰收注入新动力
据《吉林新闻联播》报道,11月4日农情调度,吉林省全省秋粮已收获98.2%,其中,玉米已收97.9%,水稻、大豆收获已基本结束。除东部山区个别地块外,全省秋粮收获已基本结束。在今年的粮食生产中,农业机械化、种植新模式、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多种粮、种好粮成为今年粮食生产的主旋律。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吉林省作为粮食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上担当重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落实促进粮食增产各项新举措,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今年全省粮食产量将首次突破800亿斤大关。粮食丰收,得益于吉林省坚持在关键要素和环节上改革创新。
以新模式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增产增收。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镇今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镇,试点内容是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解决耕地碎片化,让耕地集中连片,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了用活好政策,上河湾镇集中流转了三台村、玉丰村沿河的4500亩旱田改种水田,走“公司+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这个项目不仅让群众得到了租金,而且还可以在企业打工,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创新经营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吉林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合推进、分期建设,持续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程,推进保护性耕作,巩固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低产田变高标准农田。今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目前已建成251万亩,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0%左右,推动项目区粮食增产10%左右。与此同时,保护性耕作模式大面积推广,梨树县凤凰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7500亩耕地全部采用了“梨树模式”,并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屯近万亩耕地。
藏粮于“机”,促进推广保护性耕作。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农业科技与农机装备技术进步的支撑至关重要。吉林省在实践探索中更是尝到了“土地是基础,农机是利器”的甜头。今年,全省加大保护性耕作推进力度,增加机具保有量,全年新增免耕播种机5000台左右,保有量达到3.5万台,同时启动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接入电子终端监测设备2万套,监测免耕播种作业面积1912万亩,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实现全省统一管理,为粮食增产稳产提供了保障。
在粮食耕作技术和经营模式上不断改革创新,不仅降低了种田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解放了劳动力,还使得粮食丰产、农民丰收更有保障。如此持续深入抓下去,将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积累新的经验,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谱写新的篇章。(中国吉林网)
上一主题: 四平:稻花香里说丰年
下一主题: 初冬时节看新绿——吉林省棚膜蔬菜产业发展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