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及其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1日    浏览次数:1422

一、水稻病害

  (一)水稻立枯病

  立枯病是水稻秧苗期最主要的病害,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从而引起秧苗成片枯死,以至全苗床毁苗。气候失常、苗期管理不当等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

  1.发病原因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尤以低温影响最大,低温条件下,水稻出苗慢,生长受阻,抗病力降低;长时间高温稻苗徒长,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失调;地势低洼、土质贫瘠黏重、偏碱;床土经常处于饱和状态或土壤含水量在60%以下,根系机能减弱;种子消毒不彻底、播种量过大、播种过早、覆土过厚等均易感立枯病。

  2.为害症状

  因病原种类、为害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从而引起的症状也不同,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幼芽腐死:稻苗出土以前就腐死,芽或根变褐、扭曲、腐烂。有时种子上或芽基部有绒毛状白色、粉红色、橙色或蓝黑色的霉层。

  (2)立针基腐:病苗由心叶开始枯黄,秧苗呈灰绿带黄的颜色,有的叶鞘也发生褐斑,根系多数逐渐变黄、变褐。

  (3)卷叶黄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开始发病时,早晨和傍晚可发现成簇的秧苗叶尖无露珠,以后渐渐萎蔫枯黄,只有心叶卷曲。通常在床面上呈马蹄状不规则地成簇发生,逐渐蔓延扩大,连接成片。

  (4)打绺青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多由生理缺水引起,成簇干枯死亡。

  3.防治方法

  (1)农艺措施

  合理配制营养土,保持床土pH值在4.5-5.5之间。及时通风炼苗,适时浇水,看苗补肥,培育壮秧,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

  选择国家登记注册,当地适用的化学药剂进行床土消毒或在秧苗1叶1心期浇施,也可在2.5叶期浇洒(具体用量及方法请参照产品说明书)。(吉林农业大学)


上一主题: 玉米黑色粉病怎样防治

下一主题: 农机保养五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