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家庭农场主用善学托起致富梦 长春农高区用科技赋能黑土地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2日    浏览次数:1822

1 (29)

为了进一步夯实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解决学员生产实际难题2023年5月31日上午,长春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姜岩主任带领教师一行四人,走进长春市朝阳区乐山镇学员农业生产第一现场,通过“实地调研+互动交流+现场教学”的方式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工作。

杨木村好闻休闲家庭农场,两栋大棚香瓜即将上市,翠绿的瓜秧泛着油光、诱人的瓜香随风四溢,旁边堆积的有机肥无声地展示出这里作物原生态种植方式,学员郝文和张秀芬夫妇二人正在田间挥汗如雨地劳作。在交流的过程中,郝文感恩于农民教育培训彻底改变了他,使他从一穷二白的传统农民蜕变为引领村民增收致富的现代“农场主”。姜主任详细问询了郝文流转、托管的60多公顷土地种植的玉米品种、长势、防虫等事宜,鼓励学员继续深入探索实践玉米保护性耕作新模式和玉米高产技术,擦亮“吉林省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这张靓丽名片,用言传、身教,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走绿色、高效发展道路。在香瓜销售方面,职教中心希望学员做好香瓜推广的同时,更要严格保证产品质量,用货真价实的农产品满足老百姓对舌尖安全的渴望,用“人品”为“产品”赋能。

莲花村亮四方家庭农场,一眼望不到边的水稻田被沟渠和田埂划成一块块的棋盘,高素质农民学员周立国正在田间指导农民机械插秧,站在田埂上,职教中心一行与学员进行了交谈。2023年周立国预计在15公顷稻田投放蟹苗1500斤,大约13.5万只。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从单一的种植向种养一体化转变,一地两用、一地双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会明显提升。”周立国满含期待地说。稻田养蟹,创业灵感来源于职教中心组织学员去“中国河蟹第一市”——辽宁盘锦参观学习,使他在思维和技术方面双受益。今年,周立国的女儿毅然辞去长春工作,选择返乡创业,虽然她对农业还一知半解,但是父女俩却信心满满,希望能够参加今年的高素质农民培训,通过学习快速提升务农本领,重点想学习无人机等先进农业机械操作技术。职教中心对此非常支持和欣慰,能够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龄化困境,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农民培训才能发挥出更大作用。

“组织学员学什么?到哪学?如何学?”一直是职教中心努力探索的重点。下午,我们走进公主岭市,与农广校校长、教师不仅深入探讨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课程内容、培训形式、参观选址、跟踪服务、任务完成进度等与培训紧密相关的话题,还交流了师资结构、培训提升以及职称待遇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问题。此次座谈交流对两校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和效率,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都具有积极意义。

与农广校座谈后,职教中心一行考察了位于公主岭市的长春国家农高区。走进农高区科创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工人紧张忙碌,机械轰鸣作业。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5.4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涵盖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相关产业科研及中小企业创新基地、农机展厅等。在规划清晰的展板前,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农高区的发展战略。长春国家农高区立足资源禀赋,确立了“1355”发展战略,全面构建“1+5+4”产业框架。“1”,突出发展以玉米为主导的种业、种植、精深加工、农业服务全产业链;“5”,做大做强园艺特产、肉牛、健康食品、环保农资、文化旅游5个特色产业;“4”是超前布局智能农业装备制造、智慧农业、生命健康、生物技术4个新兴产业。在农高区食品产业园,我们看到已启动17栋厂房建设,吉林农嫂、大连棒棰岛、上海誉球等8家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已经签约入驻。听了工作人员激情澎湃的介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市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强劲势头,这里不仅为广大学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参观学习场所,也为学员进一步做强做大农业产业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长春校 徐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