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实现一地双丰收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0日    浏览次数:1000

金秋的农安县开安镇孙家屯村,一片丰收景象。农安县浩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淞农业)在这里进行了一项令人关注的实验,他们通过玉米大豆大比例间作种植模式,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每公顷玉米产量可达1.05万公斤,大豆更是高达2000公斤!

7日,测产过程经过了科学规划、试验种植和测产验收等步骤。科技人员采用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了优化的种植方案,不仅促进了粮食增产,还有助于保护宝贵的黑土地。

“每平方米查株查粒,根据大豆的百粒重,运用有关的公式算出亩产量和公顷产量。玉米通过5个点位进行测产。”浩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赵庆鼎告诉记者,脚下这片土地使用该模式后,玉米大豆产量总和比常规玉米种植增加了20%以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项政策激励了农安县与浩淞农业团队,他们决定用科技力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广大豆种植和新技术。

大豆如铜铃、玉米如金棒,行走在这片时高时矮的作物之间,吹来或大或小的风,为这片土地“敲打”出不一样的丰收节奏。“风速不一样是有原因的。因为一高一矮种植新模式下每组玉米都能获得边际效应,通俗讲就是靠边儿的、通风,透光性都好,所以长得特别大。玉米同时还对大豆起到了很好的遮阴效果,有效减轻了大豆被灼伤的情况。”农民张喜感叹道,去年他家大豆玉米分别采取的是传统种植方式,大豆采摘困难,玉米籽粒也较小,不像今年玉米间隔大,采摘方便,大豆又饱满。

精细的测产取样后,浩淞农业开始进行大面积收割,田地里大豆收割机与玉米收割机隔排并行,大豆每半个小时就能装满厢,然后将大豆运送到晾晒场,经过过滤杂质和降低水分后进行存储,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交易。

“隔排收获也能看出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高低作物搭配间作,我们在今年年初起垄时将田地的垄向调整至南偏西18度至20度,以达到最佳光照。同时采取宽窄行组合垄种植法,把单垄单行65厘米改成大垄双行130厘米。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明显,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但需要注意大豆不能连年种植。”浩淞农业负责人王浩介绍说,该技术模式不是表面上把大豆、玉米放一起种那么简单,对于技术要求有一定高度,所以他们在农安县8个乡镇进行托管服务,面积达2000余公顷,涉及10个乡镇,浩淞农业出农机、出技术,帮助农民实现一地双丰收。

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张伟表示,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改变,以及机械化种植的创新,利用4比4和6比6间作,都在提高大豆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科学的种植方式使高秆玉米和低秆大豆实现了优势互补,为实现稳产扩豆、粮食供给安全贡献了力量。

今年,农安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23.1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1.7万亩,比去年的571.7万亩增加了10万亩。在农安县的这片土地上,科技和创新改变了农业的面貌。每公顷1.25万公斤的粮食产量不仅让农民们喜笑颜开,也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成功经验有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贡献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