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25年说课大赛成功举办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白城】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实施“三级跳”调训培训模式助力高素质农民思想技能“双提升”
- 【长春】新农人联盟谋发展 村支书领富显担当
- 【长岭】县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
- 【伊通】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召开“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会议
- 【抚松】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组织开展2024年上半年中专班结业考试
-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习近平: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 【省校】同台竞技展风姿 再“说”促教有新高——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说课大赛正式开赛
- 习近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通化市高质量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
今年以来,通化市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生产能力、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调控保障机制等措施,推动蔬菜品种日益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市蔬菜生产面积超过10万亩,产量24万多吨,人均300多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摄入500克以上蔬菜计算,通化市蔬菜自给率超过60%。
通化市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定期调度、及时研究解决辖区内“菜篮子”生产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蔬菜、食用菌、棚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和调控保障能力。各相关部门间强化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同时,以提高围城乡镇自给水平与建立远郊乡镇蔬菜生产基地相结合,加大科技、良种投入,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建设模式,稳定蔬菜生产面积,逐步增大棚膜生产面积。2022年,全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1.24万亩,蔬菜产量达到24.27万吨。全市建成省级蔬菜示范基地17个,超过30亩的棚膜园区达到27个。棚室果蔬生产面积达到8800亩,产量达到2.95万吨。今年以来,全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5.28万亩,已上市蔬菜15.4万吨,预计全年产量近25万吨。全市已投入资金近2亿元,新建棚室747.64亩,蔬菜生产棚室面积增加到9500亩。
全力保障“菜篮子”。全市大力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品种,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蔬菜生产等农业新技术,配套温室大棚、喷滴灌、农业加工包装等农业设施装备,提高生产设施化水平,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引导种植户向高产品种、优质安全、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各地开展追溯试点,大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全链条监管、全程可追溯管理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体系。今年,通化市配合国家、省级检测蔬菜样品量500多批次,例行监测合格率98%以上。
提高农民种植水平,提升蔬菜产量和质量。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结合农时,通过举办培训会、办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农户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栽培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解答群众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菜农科技素养,帮助菜农掌握先进实用技术。引导农民由传统单一的蔬菜品种向发展花卉、食用菌、山野菜、大棚水果等多元优势产业转变,现已基本形成了春提早和秋延后、反季节供应的生产体系。(通化日报)
上一主题: 农业大省吉林西部盐碱地成增产“米粮川”
下一主题: 延吉1.3万余公顷玉米正在加紧“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