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25年说课大赛成功举办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白城】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实施“三级跳”调训培训模式助力高素质农民思想技能“双提升”
- 【长春】新农人联盟谋发展 村支书领富显担当
- 【长岭】县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
- 【伊通】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召开“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会议
- 【抚松】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组织开展2024年上半年中专班结业考试
-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习近平: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 【省校】同台竞技展风姿 再“说”促教有新高——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说课大赛正式开赛
- 习近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镇赉:稻蟹互济新农业
镇赉县地处“世界黄金纬度”的北纬45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适宜,日照充沛,气候冷凉。过去,镇赉县因荒漠化、盐碱化严重,被称作“八百里瀚海”,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更让这里成为东北的一片生态脆弱区。
十年前,吉林省启动了一项超级工程——河湖连通,利用七年时间,将洪水、过境水引入区域内的湖泡、湿地,形成河湖互济的大水网,为水稻种植和水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为吉林省水稻生产大县,镇赉县持续推进“以稻治涝、以稻治碱”,依托引嫩入白、河湖连通等水利工程优势,依靠科研成果改造盐碱地、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和先进配套种植技术,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质量逐年增长。
一阵秋风一阵凉,三春不如一秋忙。连日来,嗄什根乡正抢抓晴好天气,人工、机械齐上阵,快速推进收粮、售粮……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稻乡。
据介绍,镇赉县投资5394万元实施水稻产业集群项目,大力支持集水稻种植、田间管理、仓储、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逐步整合水稻种植品种,不断做大做强“镇赉大米”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同时,大力发展稻壳发电、碳黑等产业,开发米糊、米酒、米粉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完成了由“水稻大县”向“水稻强县”转型。
“稻蟹种养,一地双收”是镇赉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特色农业之一,稻田养蟹充分利用稻蟹互利共生的关系,以“种稻不施肥,养蟹不喂料”的生态种植、养殖方式,达到“一水两用、一季双收”目的,改变了传统稻田的单一种植结构。“水中有稻,稻中有蟹”使乡村悄悄在变化,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增收,村子变成充满活力的致富村。
镇赉县汇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螃蟹养殖基地,通过螃蟹改良土壤,实现增收致富,盐碱地成了宝地,助力县域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公司组建稻蟹综合种养产业联盟,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1+1+N”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签订养殖合同,实行保底回收政策。
随着种养规模不断扩大,种养结合技术日渐成熟,镇赉切实推动稻蟹综合种养一体化发展,创造了“以水养蟹、以蟹改土、以水压碱、以苇还田”的生态收益,铸就了“小螃蟹、大产业”的盐碱地改良模式,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两养”的良性生态循环。今年,全县大水面养殖河蟹面积已达14.5万亩,同比增长300%,发展稻田养蟹面积5.6万亩,稻田养鱼面积9.5万亩。
“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已成为撬动镇赉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千斤顶”,稻蟹共生让乡村振兴新“稻”路更加宽广。(中国县域经济报)
上一主题: 吉林市丰满区打造“四区”产业布局助力村美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