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林下养鸡好处多 深入调研收获多 ——长春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走访调研报道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5日    浏览次数:1997

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生态、绿色、有机的种、养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6月9日下午,长春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姜岩主任怀着对生态农业新模式的探索和对学员的关注之情,带领中心两名教师来到了村风淳朴的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三合村,实地走访调研优秀学员刁艳会积极发展的林下养鸡新模式。

回访照片-1

当一行人走进群山掩映下的养鸡场时,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一群群黑白相间的芦花鸡正在欢快地享用着山间的青草、小虫、野果和池水。山里清新自然的空气掩盖了3000多羽芦花鸡散发出的体味和粪便味,使原本又脏又累的养鸡差事变成了一种既休闲又赚钱的享受。

林下养鸡好处多:“树林里的草、虫、树叶为鸡提供饲料,节省了饲料成本;鸡粪能为树木青草提供养料,利于植物生长;植物长好了,鸡的营养就更丰富,如此良性循环,生态好了,经济效益也高了。同时,鸡在山林里走动,又能增强鸡的活动能力和抗病能力,因此,山林养鸡还具有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的特点。”刁艳会在说起林下养鸡的好处时,简直如数家珍般。

林下养鸡也有大文章:据刁艳会介绍,林下养鸡看似简单,里面可有不少的学问。一是鸡舍内饲养密度要科学。一般约为单层每平方米20只,放养密度要视植被情况而定,不能为了多养鸡而使山体植被破坏严重,那样会得不偿失。二是要实行分段饲养。0——1个月左右在室内饲养,然后经过10天左右的适应期,放入山林围栏饲养。室外散养要保证每天喂食两次饲料,尤其晚间的喂食至关重要。在养鸡方面,刁艳会还摸索出一些独到的技巧:他选择玉米、豆粨、石粉和维生素等作为喂养饲料,通过调控温度、光照强度,调整玉米和豆粨用量来控制鸡下蛋频率和鸡蛋大小,从而获得更为科学的产蛋率。三是制作发酵床。利用锯末刨花和稻谷壳制做发酵床,鸡的粪便排在发酵床上不用每天清理,达到鸡粪无排放、零排放的目的。同时,发酵床产生的益生菌对于降低鸡群发病率,提高鸡蛋品质还具有重要作用。

auto_1434.jpg

职教中心一行一边仔细倾听刁艳会的详细介绍,一边走进两栋鸡舍内察看(一栋放置小鸡雏,一栋放置下蛋鸡)。鸡舍地面铺设着松软厚实的发酵床,散发着淡淡的锯末子香味,半空中悬挂着半自动化的饮水设备以及供鸡群休息的立体的木质支架,无处不呈现出现代化养殖的先进性。经过全面的了解和踏查,职教中心一行与学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姜主任给予林下养殖模式充分肯定,也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期许。一是针对当前绿色生态养殖市场需求强烈,发展空间大,建议学员好好把握有利时机,把林下养殖与国家惠农项目相融合,适度扩大产业规模,借助这里资源优势,带动邻近村民共同开创养殖事业。对此,刁艳会也表达了意欲组织合作社成员发展黑猪、大鹅养殖项目,但是目前苦于生态绿色养殖质量监测难以把控,使得发展脚步有些踯躅不前。姜主任建议刁艳会与王在新、康丹丹等在养殖业有一定经验的学员们多做沟通,相互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努力寻求助推产业发展之路。二是着重强调了学员要注重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争取尽快把“笨蛋小哥”商标注册下来,并努力维护好品牌。三是林下鸡因为蛋质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所以卖价高(每只蛋2元钱,是普通鸡蛋的4——5倍),但是找准销售渠道是关键。姜主任建议学员在做好传统销售模式基础上,要利用好微信、农超对接平台;通过自媒体抓好、做活农产品的宣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安装远程监控系统,使绿色农产品真正让大家吃着放心。

回访照片-3

一下午的沟通交流,学员表示触动很大,刁艳会非常真诚地感谢职教中心领导教师前来参观指导,使他从中获取了更多有效的信息和有益的帮助。尤其是姜主任对许多优秀学员的介绍和推荐,为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职教中心在此次活动中更是受益匪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农业发展的新机遇,掌握了林下养鸡新模式,了解了学员发展新动向,厘清了生态养殖新思路,从而找到了培育农民的新目标。长春市校 徐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