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25年说课大赛成功举办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白城】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实施“三级跳”调训培训模式助力高素质农民思想技能“双提升”
- 【长春】新农人联盟谋发展 村支书领富显担当
- 【长岭】县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
- 【伊通】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召开“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会议
- 【抚松】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组织开展2024年上半年中专班结业考试
-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习近平: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 【省校】同台竞技展风姿 再“说”促教有新高——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说课大赛正式开赛
- 习近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蚯蚓分阶段饲养管理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3日
浏览次数:1433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种蚓管理 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2.5千克或每平方米1万~1.5万条,每隔6~7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孵化床管理 孵化基厚度以10~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1~2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前期幼蚓管理 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 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和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
密度控制 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3.1千克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方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千克;后期幼蚓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农博网)
上一主题: 胡萝卜适宜的环境条件
下一主题: 番茄育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