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迎来丰收季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7日    浏览次数:940

玉米飘香硕果丰,颗粒归仓秋收忙。寒露时节,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在宁江区广袤的田野中,一派丰收好景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种植的玉米相继成熟,进入收割期。10月10日,杨家村的田地里传出轰隆隆的机器声。3台联合收割机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四轮车载满玉米驶向远方,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村民正抢抓有利天气对连片玉米进行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我们永呈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玉米350公顷,3台收割机同时作业,8日开始秋收,15天左右能收完。”杨家村党支部书记黄艳雨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月15日开始播种,早播种早秋收,目前看玉米长势良好。待玉米脱粒后,就会联系粮库代储,等市场价格稳定出售。然后,对合作社所有耕地进行翻压,做好来年备春耕工作。

在杨家村合作社耕地收割现场,52岁的村民董占东开着货车在田间忙碌。董占东家1.7公顷耕地最早一批加入合作社。“以前自己种,一年能收3万元左右,加入合作社后,每年分红五六万元,不仅省心,我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董占东对目前的收入很满意。

自宁江区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来,伯都乡杨家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合作社中的引领作用,依托本村农业种植资源优势,突出支部主导、风险共担、集体增收模式,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积极参与等要素有效融合。村党支部书记黄艳雨说,作为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示范村,杨家村的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把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村集体收入也不断增加。今年合作社在大田种植上仍然采取“六统一”运营模式,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结算,重大事项由入社成员共同商议。采用水肥一体化、秸秆翻压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收致富。另外,杨家村村内还设有休闲娱乐区、果蔬采摘区、民宿区,杨家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游首选地。

在大洼镇由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耕地上,绿油油的白菜也迎来丰收。由家村党支部书记梁美娟喜不自禁地说:“全村入社538公顷耕地,其中132公顷种植鲜食玉米。这片地,第一茬黏玉米已经收完,这是二茬种的白菜。”村党支部领办的宁江区盛鑫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下还成立了盛鑫粗粮加工厂,已经将今年130公顷500多万穗鲜食玉米加工完毕。等白菜长成后,直接收割送进合作社下属酸菜厂,加工成品。“自己合作社种植的农产品不用出村,就能加工完成,实现一二三产融合,让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和村集体获得更大的收益。”梁美娟说。

近年来,宁江区各村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牵头,按照“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目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破地域限制,共享信息技术,拓展销售平台,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下一步,宁江区将继续拓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路子,激发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党支部带头、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良性循环。(松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