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属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俗称大豆蛀荚虫、小红虫。大豆害虫。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以东北3省、河北、山东受害较重。日本、朝鲜及苏联远东沿海边区也有分布。简介学名:LeguminivoraglycinivorellaMatsumura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英名:Soybeanmoth别名:豆卷叶螟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俗称大豆蛀荚虫、小红虫。大豆害虫。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黄… [查看更多]
  • 亚洲飞蝗

    亚洲飞蝗

    亚洲飞蝗属直翅目斑翅蝗科,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东北等地区的草地上,其分布区海拔高度一般在200-500m,最高分布可达2500m。以成、若虫咬食叶片,咬断茎秆和幼芽。被害叶片成缺刻,严重时被吃光。亚洲飞蝗(LocustaemigratoriamigratoriaL)属直翅目斑翅蝗科,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东北等地区的草地上,其分布区海拔高度一般在200-500m,最高分布可达2500m,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为食,也喜食玉米、大麦、小麦等作物。物种信息中文学名:亚洲飞蝗… [查看更多]
  •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

    大斑病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春玉米产区和南方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是一种低温病害。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玉米大斑病英文名称:Cornnorthernleafblight拉丁学名:HelminthosporiumturcicumPass.别称: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为害作物:玉米分布区域:全国玉米产区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 [查看更多]
  •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我国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此病多见于玉米生长中后期,除个别年份和个别地方发病严重外,一般为害较轻。简介玉米锈病是我国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此病多见于玉米生长中后期,除个别年份和个别地方发病严重外,一般为害较轻。1987年在河北宣化县、1991年吉林省中部地区此病曾在少数杂交种和自交系黄早四上一度流行,造成植株早枯,籽粒不饱满而严重减产。症状主要侵害玉米叶片,严重时果穗、苞叶和雄花也可受害。被害叶片初在两面散生或聚生淡黄色小疱斑(此为病原… [查看更多]
  • 大豆细菌斑疹病

    大豆细菌斑疹病

    又称细菌性叶烧病。南、北方均有发生,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叶片、豆荚,也可为害叶柄和茎。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大豆开花期至收获前发生较症状 大豆细菌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叶烧病。南、北方均有发生,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叶片、豆荚,也可为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初呈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红褐色病斑,直径1-2mm,因病斑中央叶肉组织细胞分裂快,体积增大,细胞木栓化隆起,形成小疱状斑… [查看更多]
  • 水稻秆腐病

    水稻秆腐病又称水稻小粒菌核病、水稻菌核秆腐病,俗称“烂头禾”。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尤以南方双季连作晚稻受害为重,常引起杆腐和倒伏,致产量锐减,米质下降。应以栽培防病为主,辅以药剂防治。概述水稻秆腐病又称水稻小粒菌核病、水稻菌核秆腐病,俗称“烂头禾”。它们和稻褐色菌核病、稻球状菌核病、稻灰色菌核病等,总称为水稻菌核病或秆腐病。此病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尤以南方双季连作晚稻受害为重,常引起杆腐和倒伏,致产量锐减,米质下降。症状秆腐病主要为害植株下部… [查看更多]
  • 早稻穗期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当前,南方早稻大部处于抽穗灌浆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阶段。6月中旬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穗期病虫防控,“两迁”害虫田间虫口密度明显降低,但仍高于上年同期;二化螟在江南稻区发生程度重于上年;穗颈瘟在南方早稻区陆续显症,华南、江南稻区局部田块发生重。截至6月26日,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2.08亿亩次,同比增加5.9%。一、稻飞虱稻飞虱在华南稻区偏重发生(4级),江南和西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3级),重于上年;累计发生面积5415万亩次,同比增加21.1%。6月中旬以来,稻飞虱… [查看更多]
  • 警惕早稻后期“两迁”害虫局部暴发

    当前,南方早稻大部处于孕穗期,正值水稻“两迁”害虫发生为害关键阶段。据各地监测,5月中旬以来,华南、江南和西南南部早稻区“两迁”害虫迁入量大、田间虫口密度高,发生程度明显重于上年同期。截至6月12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面积分别达3525万亩次和2651万亩次,同比增加30.5%和69.5%。下阶段,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地区将有明显降雨过程,降水量偏多,有利于“两迁”害虫的发生繁殖。预计早稻后期稻飞虱在华南和江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4级),华南东部和江南东部局部… [查看更多]
  • 草地螟出现越冬代成虫高峰 警惕一代幼虫危害

    5月下旬以来,内蒙古等地越冬代草地螟灯下虫量高、田间发生面积大,部分地区已见一代虫卵。截至6月17日,内蒙古成虫发生570万亩,幼虫发生80万亩;山西成虫发生89万亩,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成虫量较低,未见虫卵。6月份,东北、华北、西北等大部地区降水较多、气温基本正常,气候条件对草地螟发生有利,预计一代草地螟在内蒙古中东部及其周边地区有重发可能,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会出现一定为害,预计发生面积达300万亩,幼虫发生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 一、内蒙古东部越冬代成虫… [查看更多]
  • 棚室草莓灰霉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

    灰霉病是冬春季设施草莓生产上的首要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草莓扣棚以后,导致草莓产区灰霉病发生整体情况偏重。棚室草莓发生灰霉病,病菌可以危害花器、果实、茎、叶柄和叶片,应注意提早加以预防。 发病规律 草莓灰霉病多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该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从植株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引起发病,然后蔓延到其他部位,草莓植株下部的老叶、枯叶、散落的花瓣等都会成为侵入的重点。据农技部门研究,几乎所有的草莓灰霉病越冬菌源均来自于病残体上附着的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