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25年说课大赛成功举办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白城】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实施“三级跳”调训培训模式助力高素质农民思想技能“双提升”
- 【长春】新农人联盟谋发展 村支书领富显担当
- 【长岭】县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
- 【伊通】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召开“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会议
- 【抚松】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组织开展2024年上半年中专班结业考试
-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习近平: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 【省校】同台竞技展风姿 再“说”促教有新高——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说课大赛正式开赛
- 习近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
通化市秋收工作全面展开
通化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多措并举确保粮食稳产丰收,提前研判秋收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全力做好秋收各项工作。 加强组织推动。通化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了《通化市秋收工作方案》,成立秋收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5个技术指导服务专家组,分片包保指导各地开展秋收工作。全市组织工作人员、农技人员450余人,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适时应季开展秋粮收获工作。 加强信息调度。积极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降温、降雨雪、早霜等极端天气预警… [查看更多] -
吉林省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年均增速11.5%。2021年,吉林省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2079元,同比增长20.2%,增速排在全国前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2022年,全省新上产业帮扶项目561个,带动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18.3万户33.35万人,其中实施肉牛养殖和乡村旅游项目127个,带动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10.2万户17.7万人,为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加收入注入新的源头活水……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吉林省步履铿锵,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产业兴起… [查看更多]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发出通知:加强秋收时节农机作业安全生产工作
当前,吉林省各地进入秋收关键时期,为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防范遏制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近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秋收时节农机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研判秋季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抓实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将关口前移,结合全省秋收农机作业季节性、时段性特点,全面摸排农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对事故隐患做到发现在早、预警在先、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做到摸排不留死角、不落一机一人。根据摸排情况,动态调… [查看更多] -
大美乡村入画来——柳河县走出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金秋时节,柳河县广袤大地上一派生机勃勃、繁忙兴旺,青山碧水下的一个个美丽乡村如同一粒粒种子,播撒出一片“希望的田野” 去年以来,柳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严格执行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在2021年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中,柳河县再次获得“好”的评价,连续4年考核位于全省前列。 跑好“接力赛”让脱贫成果成色更足 脱贫… [查看更多] -
稻菽千重浪 金秋收获忙
金秋十月,田野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记者9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长春市主要农作物收获已全面展开。截至9日,全市主要农作物收获面积达497.85万亩,约占播种面积的20.2%,其中玉米已收获350.9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6.7%;水稻收88.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1.1%;大豆收30万亩,占播种面积70.6%;马铃薯已全部收获完毕。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22年,长春市落实粮食计划播种面积2457万亩,超省下达任务指标41万亩,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面对今年春季突发疫情、夏… [查看更多] -
松原市多举措推进科学储粮工作
国庆节期间,结合“地趴粮”专项整治行动,松原市各地纷纷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迅速掀起科学储粮、减损增收工作热潮,让广大农民把即将到手的粮食储存好、保管好,卖个好价钱,实现减损增收目标。 政府强指导。自9月25日松原市召开安全储粮技术推广暨“地趴粮”整治推进会议后,各县(市、区)迅速行动,进一步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全面推广安全储粮技术,达到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交流经验、推动工作的目的,为从根本上解决“地趴粮”问题提供保障。相关责任人深入一线,讲解安全储… [查看更多] -
鹤乡沃野好“丰”景 ——白城市各地农业生产掠影
十月的鹤乡大地,粮丰农忙,广袤田野,硕果累累,处处都是“沉甸甸”的丰收喜悦。一幅粮仓满、百姓富、乡村美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洮北:农家唱响丰收歌 金秋送爽,稻谷飘香,洮北区大地上处处呈现出一幅幅喜人的丰收景象—— 金灿灿的玉米饱满而粗壮,摇曳的麦穗笑弯了腰,挺拔的高粱涨红了脸……勤劳的农民在流金溢彩的田野里奔波忙碌,大型机械在田地里不停穿梭。 在三合乡凤城村,花生种植大户田亮正忙着收获今年的花生。凤城村多为沙地,土质特殊,产出的花生具有皮薄、油分… [查看更多] -
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三农”工作寄予厚望,来吉林视察时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吉林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使命担当,全面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使我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生产体系加速完善提升。稳定粮食产能。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07.84亿斤,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省第1位,净增量居全国第2位,储备调出量居全国第3位,单产居全国第4位,总产量居全国第5位,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吉林贡献。夯实农业… [查看更多] -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农业优势
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是吉林省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吉林,每次都高度关注农业,提出“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把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等明确要求,为我省农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重托,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等关键环节,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里多装吉… [查看更多] -
松辽沃野孕育“农业芯片”
位于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的长春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园里,中科院、省农科院等20多家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正忙着进行优质玉米品种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优质品种科技创新、对种业企业大力扶持以及加大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等一系列举措,正让我省种业振兴的步履更为坚定与铿锵。保护利用种质资源,搞好种业科技创新。蛟河市庆岭镇农民吴连和种了48年的老玉米品种有着成熟晚、口感黏的特点。9月,吴连和的玉米刚成熟就被吉林省农科院的专家当做“宝贝… [查看更多] -
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疫病防治)决赛胜利闭幕 吉林省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
2022年9月24-25日,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2022年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疫病防治)决赛在江苏省泰州市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有全国27支代表队共81名选手同场竞技。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吉林省代表队展现了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良好风貌,参赛选手展示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实操水平,潘奇获得个人二等奖(全国个人第6名),于迪、刘涛获得个人三等奖,团体成绩全国前十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本届大赛是全国动物防疫系统举办的最… [查看更多] -
蛟河市:山珍采收季 丰产映丰年
近日,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的黑木耳进入秋季采摘时节。在郁郁葱葱的山坡下,大片大片的木耳菌棒上长满了肥硕的黑木耳。在园区里,菌农们头戴遮阳帽,两两相对而坐,正熟练地采摘成熟的黑木耳。一位农民说,这些摘下来的木耳,要送到木耳大棚中摊铺、晾晒,为接下来的销售做好准备。据了解,黄松甸镇现有2个这样的示范园区,29个规模园区,目前都已陆续开始采摘秋耳。采摘木耳能让附近农民就近务工,从而带动他们增加收入。作为著名的木耳之乡,黄松甸镇不仅盛产木耳,还产一种“仙草”… [查看更多] -
磐石市:粮食再增产 “丰”景别样美
在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民主村葡萄园区内,一望无际的葡萄架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葡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在吉昌镇烧锅鲜村辣椒种植园区里,成熟的红辣椒挂满枝头,村社干部和脱贫户在田地里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取柴河镇兴隆川村滑子蘑种植基地,农户们紧锣密鼓地采收蘑菇,再装桶、晾晒,空气中弥漫着蘑菇的清香……今年,磐石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98.91万亩,比上年播种面积增幅7.29%。为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磐石市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应对气候异常情况;推动实施化肥减量… [查看更多] -
农业农村部部署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实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优质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优质农产品消费促进行动和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通知》指出,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以下简称农产品“三品一标”)是供给适配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农安治理能力的创新举措。要立足新内涵新定位,发挥农产品“三品一标”在产品端的带动… [查看更多] -
松原市乾安县所字镇火红辣椒映丰收 特色农业见成效
走进乾安县所字镇雅字村辣椒种植基地,工人们协作采摘、分拣、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乾安县所字镇坚持“乡镇主导、村级组织、群众参与、保稳增收”的原则,立足实际,因村制宜,积极鼓励农户转变种植结构,以辣椒、圆葱等经济作物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升村集体经济水平,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乡村振兴打好产业基础。如今,辣椒、圆葱、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已成为助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更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据悉,今年雅字村共种… [查看更多] -
盛世秋收好“丰”光 沃野生金稻谷香 东辽县第五届农民丰收节异彩纷呈
秋分至,丰收时。9月25日,东辽大地弥漫的稻谷香、氤氲的泥土气,汇成了山村最动人的味道。由东辽县委、县政府主办,东辽县农业农村局、安石镇政府、朝阳村村委会、东辽县文旅局等部门协办的东辽县第五届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朝阳村举行。乡村巨变、小康梦圆,丰收里满载幸福。当天一大早,朝阳村农贸小市场里人头攒动,东辽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东辽县商务局设置了33个展位开展了特色农产品展销。轩鹤啤酒清爽宜人、平岗镇苹果梨酸甜适口、会宝鲜味明太鱼令人垂涎三尺……来自13个乡(镇)、2… [查看更多] -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
吉林省上下始终牢记使命担当,全面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使我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生产体系加速完善提升稳定粮食产能。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07.84亿斤,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省第1位,净增量居全国第2位,储备调出量居全国第3位,单产居全国第4位,总产量居全国第5位,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吉林贡献。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撑,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8000万亩以上,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 [查看更多] -
吉林省:10月1日前后大面积收获水稻大豆,5日左右收获玉米
9月下旬,吉林省陆续开始秋收。根据农情调度,截至9月26日,全省秋粮已收获1.51%。其中水稻已收1.91%,玉米已收0.4%,大豆已收4.76%。收获进度与上年基本相当。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秋收工作视频会议,直接开到县一级,对秋收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推动各地全力抓好后期田间管理,及时做好机具检修维护,加强农机调配,为秋收做好准备。印发《关于抓好后期田管和秋收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具体措施,分类指导适期收获、农机具准备和保障秋收生产安全等。联合省气象局发布灾害风… [查看更多] -
喜迎二十大·我们的新时代丨吉林省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发展“牛产业” 壮大“产业牛”
197个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47个肉牛专项债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今年上半年,全省肉牛饲养量同比增长1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东北三省第一位,是东北三省唯一保持双位数增长省份。在长春皓月集团沃金黑牛养殖示范基地,皓月集团副总裁张凯告诉记者:“住田园别墅,听经典音乐,享自动按摩,喝地下泉水,食精致饲草,睡锯末软床,是每一头沃金黑牛的标配生活。”从建厂以来,皓月集团引进优良肉牛种源,历经多年自主繁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沃金黑… [查看更多] -
唐仁健在部属单位调研时强调 切实做好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 坚决守牢农业农村领域安全底线
9月26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到在京部属单位调研并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他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要求,始终绷紧保安全这根弦,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守牢农业农村领域安全底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大忙季节,也是农机安全事故高发时期。唐仁健专程来到农业机械化总站,在拖拉机试验室、发动机试验室等查看拖拉机安全… [查看更多] -
田畴沃野织锦绣 多彩鹤乡望丰收 ——白城市积极打造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增产主体区纪实
9月以来,白城大地迎来一年中最绚丽多彩的季节,玉米金灿灿、稻谷黄澄澄、大豆胀鼓鼓、高粱红彤彤、鱼蟹肥满塘……今年雨水充沛,农作物长势良好,置身广袤的田畴间,看稻菽掀起千重浪,听农业机械马达轰鸣,农民辛劳汗水结成的硕果即将归仓,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近年来,白城市围绕建设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持续实施改地增粮、以水保粮、科技兴粮“三大增粮行动”,打造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增产主体区。2022年,白城市农作物实播面积1732.7万亩,比上年增加84.7万亩。粮食作物实… [查看更多] -
四平市开展“养牛大王”评选活动 扎实推动人才强牧
为贯彻落实韩俊省长在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激发肉牛产业人才活力,培树先进典型经验,近日,四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了十大“养牛大王”评选活动,评选活动按照“从业经验丰富、经营规模适度、带动周边发展、当地口碑认可”等标准,通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宣传落实,各县(市、区)共计50余名肉牛养殖主体报名参与。 经四平市农业农村局评选复核,初步评定姜宏波、王凤伟等十名肉牛养殖户为四平市十大“养牛大王”,本次候… [查看更多] -
发展内生动力何以源源不断——体系创新加速农业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5%。一项项科技成果是怎样产生的?又如何扎根大地变成生产力?科技创新、推广服务、农民技能培训三大体系建设是取得这些成就的支撑和保障,在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产业技术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实现“1+1>2”受去年秋汛影响,冬小麦弱苗比例高,农业农村部紧急启动“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第一时间组织45位岗位… [查看更多] -
园艺特产业让长春农民由田头耕出“甜头”
金秋九月,正当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还在生长时,长春市广阔的田野里有一大批园艺特产迎来丰收,成为秋日里一道别样风景。从过去的春种秋收,到现在一年四季收获不断,长春市先后培育出一批特色种植区。随着“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持续推进,各地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不断延长的产业化链条,绘就一幅强村富民的“钱”坤图。今年,长春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进一步做大“蔬菜、花卉苗木、瓜果、食用菌、特色经济作物”五大园艺特产主导产业,做强“六… [查看更多] -
通化市:好一派金秋“丰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农历秋分即将到来之际,稻田金黄,瓜熟果香。伴着第5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通化大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 这个属于农民自己的节日,正逐渐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鲜明符号,既是新时代重农强农的生动象征,也是透过火热丰收画卷望向乡村振兴图景的一个窗口。 探访通化市各水稻基地,稻浪滚滚,片片金黄,沐浴着暖阳微风,一处处优质水稻正陆续开镰。 看!通化黑土地上正书写着“优粮”答卷。210.7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26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建立工作已… [查看更多] -
大棚托起致富梦——梨树县梨树镇园艺村棚膜经济一瞥
近日,走进梨树县梨树镇园艺村杨文斌的蔬菜大棚,一派繁忙的景象。大棚内绿意盎然,棵棵近一人高的西红柿秧上缀满果实,成熟的柿子宛如一个个火红的小灯笼点缀在绿叶间,煞是喜人。 “现在的大棚蔬菜长势特别好,你看看这西红柿,大的一个差不多有半斤重,瞅着就有食欲。”在大棚里,杨文斌难掩喜悦之情。他穿梭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西红柿,长势好的蔬菜、不错的市场行情,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园艺村位于梨树镇北郊霍家店街道,辖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6公顷。共有928户,总… [查看更多] -
数字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羽翼”
“4号棚温度不够,开启草帘,多进些阳光!”14日中午,九台区卡伦镇乡情采摘园负责人周萍通过手机查看园区实时农情信息,及时做好调整,园区工作人员仅按了一个按钮,大棚上的草帘就齐刷刷地打开,灿烂的阳光顿时洒满整个大棚。“这个棚里种植的是油桃,对温度要求比较苛刻,多亏园区通了农业物联网专线,棚里的传感器、环控系统等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周萍说道。 就在几年前,园区里手机通话都没有信号,更别提农业物联网了。据了解,由于个别乡村位置较偏,光纤宽带建设存在地区发展… [查看更多] -
松原市:确保秋粮丰收是一项“硬任务”
金秋时节,风吹稻谷,丰收在望。在广袤的田野上,各类农作物陆续成熟,松原市秋粮即将开始收获。最是丰收重千钧。夺取秋粮丰收,是一场硬仗,容不得丝毫懈怠,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生产一环扣一环,每一环节都不能落下。跑好秋粮丰收的“接力赛”,就要科学预判粮情,提前做好极端天气应对,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并在增产增收上下功夫。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希望的田野上正孕育着丰收的“新希望”。临近大规模秋收,打通农田颗粒归仓“… [查看更多] -
梨树县孤家子镇:特色“丰”景,致富“稻”路
走进梨树县绿色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的稻田如同黄绿色的海洋,遇清风掀起层层稻浪,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黄澄澄的水稻抽出健壮的稻穗儿,满眼尽是丰收在望的醉人景象。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在东辽河南岸的一处稻田内,不惧暑热的张凤新托起一束稻穗儿仔细查看着水稻饱和度。“今年的水稻长势可真好,你看看这稻穗多成,估计亩产能达到1200斤,再有20多天,月底就能收割了,又是一个丰收年!”看着田间长势喜人的水稻,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凤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 [查看更多] -
吉林市永吉县:建设“千村示范村”创造百姓新生活
9月1日,在永吉县达屯村莲池广场,村民惠长庆正在清扫木栈道。自公园建成以来,老人就一直义务担任着“环境守护人”。阳光下,村民们谈论着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路走来,记者看到的不只是村里持续改善的人居环境,也感受到这里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感。一面面丰富多彩、画风淳朴的文化墙,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一个极富田园风光的现代化美丽乡村跃然眼前。达屯村是永吉县34个“千村示范村”之一。创建“千村示范村”,永吉县创新推行“群众出力出劳+村级收入补… [查看更多] -
免耕播种 深松追肥 高效植保 长春市农业机械化助推现代农业高歌猛进
黑土地上,秋色渐浓。连日来,随着德强种植业家庭农场新订购的10台“条耕机”陆续到货,秸秆全量还田常遇到的覆盖量过大、影响播种质量难题迎刃而解。在九台区兴隆街道,德强家庭农场颇有名气——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托管土地4000多亩,配套各类农机30余台(套)……“规模化经营土地离不开机械化,一台‘铁牛’能顶几十人!”农场主潘丙国快人快语。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基础。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政策的拉动下,长春市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得… [查看更多] -
吉林省:守好黑土地,筑牢大粮仓
金秋时节,走进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整齐连片足有一人多高的玉米已进入蜡熟期,经过雨水浇灌更显青翠茁壮,微风吹拂,玉米穗轻轻晃动,传递着丰收的信息。“我这700多公顷地全部采用‘梨树模式’,土壤通透性强,玉米抗旱抗涝,防病虫草害,1公顷地能打粮2.4万斤,节约成本1200元。”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卢伟望着垄间腐烂的秸秆,脚踩松软的黑土地感慨道,今年虽然雨水大,产量却没受什么影响,都是保护性耕作… [查看更多] -
农业增效 农村增绿 农民增收——柳河县棚膜产业发展纪实
近年来,柳河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棚膜产业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新路。 据统计,全县棚膜产业发展面积达到 2490.52亩,其中:温室 1399.39亩,大棚面积 1091.13亩。全县棚膜作物主要以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苗木为主,其中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导航街道河北村,柳河镇城南村、中安村,三源浦镇… [查看更多] -
丰收在望!通化市10万亩秋菜9月下旬陆续上市
入秋以来降温快,雨水足,为通化市的秋菜生长提供了良好气候条件。日前,记者从通化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市秋菜种植面积近10万亩,本月下旬将陆续采收上市。 9月6日,走进各地乡镇村屯的田间地头,处处绿意盎然。丰富的种植经验、优秀的土地资源、良好的地理优势使得通化秋菜成了抢手货。 在柳河县陈家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大棚里,白菜郁郁葱葱,芹菜成畦成行,茼蒿茂盛茁壮……叶菜类再加上黄瓜、西红柿,每个蔬菜大棚一年能种4茬菜,收入3至5万元。 “社员都愿意种菜,大伙相互串… [查看更多] -
松原: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
“我们的肉牛产业项目,是在集约化规模种植的基础上实施的,通过打造‘秸秆喂牛——蚯蚓分解粪便、喂养林下鸡——粪肥还田’的立体闭环生态农业系统,实现种养双增收的目标。”前郭县查干湖镇图那嘎村大宝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道。 图那嘎村有常住人口540户1600人,耕地628公顷、林地331公顷、草原347公顷。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图那嘎村注册成立了大宝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四种入股模式和“六统一”管理模式,发展玉米集约化种植,吸纳入社村民438户,耕… [查看更多] -
乡村要振兴 产业来支撑——东辽县特色产业发展采撷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基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四力”的要求,本报组织记者深入东辽县,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采访。现将部分稿件呈现给读者,以展现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果。 居安村的柿子“欺行霸市” 众所周知,西红柿属于蔬菜类。可产自东辽县辽河源镇居安村“笨种”的草莓柿子却变成了标准的水果,并以外形口感俱佳,深受消费者喜爱,吃了这回想下回,真可谓“欺行”又“霸市”。 人们为什么怀念过去柿子的味道,… [查看更多] -
夯实基础强化担当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白城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白城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区建设,系统实施巩固提升、产业振兴、乡村建设、文化兴村、党建引领“五大行动”,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强化责任担当,排查整改消除隐患 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同时狠抓问题排查和整改提升,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根本保障。今年以来,白城市积极探索白城特色的乡村振兴创新路径、创新模式,先后出台了10多个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各县(市、区)和行业部门开… [查看更多] -
乾安县余字乡来字村:倡导文明新风 共建文明新村
乾安县余字乡来字村“两委”始终坚持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不断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文明建设实践中,来字村坚持勤政为民,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廉洁自律意识,秉公办事,为村民多办实事好事。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规定凡是重大项… [查看更多] -
“农博”新篇章 “三农”待蓄芳 ——第二十一届长春农博会综述
二十余载的风雨砥砺,见证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变迁;二十余载的春华秋实,展示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一路风雨兼程,二十一岁的长春农博会,如今风华正茂,在这个秋日里愈发青春绚烂!这是一届意义重大的农业盛会!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在全省上下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节点上,在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如何高质量办好展会,引领全市“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创新、常办常新,肩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 [查看更多] -
碱地变良田 农民住楼房 ——大安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走笔
大安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区曾是荒废的“疙瘩地”,如今不但变成了规整的水稻田,项目区农民还分到了水田,村集体将剩余水田通过政府平台对外进行出租,碱地变良田让全村受了益。同时,依托配套实施易地搬迁安置项目和牧业小区建设项目,部分农民住上楼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6年前,大安市叉干镇民乐村农民曲卫杰家承包9公顷地有一半因属严重盐碱地不能耕种,收入才6万元。如今经改造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仅去年这些地的收入就有25万元。“原先脆弱的生态环境变成了人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