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水田第一县”迎丰收 预计增产5000万斤水稻

    “吉林水田第一县”迎丰收 预计增产5000万斤水稻

    “吉林水田第一县”镇赉迎来丰收季。记者15日从镇赉县获悉,今年该县水稻预计产量为20.5亿斤,较上年增产5000万斤。过去4年,该县水稻产量位居吉林省首位。镇赉位于吉林西部,盐碱地众多。1983年,当地开始尝试小面积水田开发,40年来,持续依靠优秀农业科研成果改造盐碱地、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和先进配套种植技术,加之引嫩入白、河湖连通等水利工程,水田面积逐年增加。今年,镇赉水田面积达155万亩。目前,镇赉水稻已经收割85万亩。镇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宏程介绍,该中心积极… [查看更多]
  • 补齐绿色农业短板

    当前,多个农业大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进一步擦亮农业发展的底色。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近期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为77.53,较上一年提高0.62,比2015年提高2.34。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对于夯实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根基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经济脱胎于自然攫取经济,是人与自然合作的产业。从根本上说,农业的底色就是绿色。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农业不断进行产业分化和产品升级,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农业… [查看更多]
  • 系统筹划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近来,设施农业成为各地农业发展的关键词。为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不久前联合制定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农业农村部也印发《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推动规划落地落实。现代设施农业因可以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值得研究。现代设施农业与设施农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加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等现代生… [查看更多]
  • 抓好防灾减灾 增强农业韧性

    眼下,全国秋粮收获过半,主产区进入收获高峰,各地多举措确保颗粒归仓、应收尽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象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今年,华北、东北等粮食主产区遭遇洪涝灾害,部分农田受灾严重。端牢粮食饭碗,要把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摆在更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让更多地区农业生产摆脱“靠天收”的局面。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农业生产实际看,农业灾害防重于救、防灾就是减灾。在防灾措施上,重要举措之一是要加… [查看更多]
  • 村美民乐幸福多——松原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侧记

    金秋时节,行走在松原大地的村落,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村民笑容满面……“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格局,正在松原大地破茧化蝶、应运而生。松原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统筹资源要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人居环境整治能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 生活品质又提升“以前,村里的路到处坑坑洼洼的,晴天开车颠簸,雨天走路泥泞。现如今,村里的道路改造了… [查看更多]
  • 珲春:机收大比武 减损论英雄

    近日,在珲春市板石镇湖龙村松哲专业农场,由延边州农业机械管理技术总站和珲春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共同举办的玉米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拉开帷幕。活动现场,伴随着指挥员下达出发指令,4台不同型号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在参赛农机手的驾驶下快速穿梭在田间,隆隆的轰鸣声响彻田野。这4台联合收割机分别是巨明、勇猛、牧神和大益。四种机型在玉米地里大显神威,各有所长,有的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有的保留秸秆作为畜牧养殖用的饲草。收割机所过之处,金黄的玉米穗已经收到了机械的储粮仓内… [查看更多]
  • 通化市多点发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金秋十月,山城通化满目“丰”景,处处秋收忙。全力以赴保障粮食丰产丰收,通化市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至10月8日,全市粮食面积330.45万亩,已收获99.23万亩。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通化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宣传、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市已发放耕地地力补贴、种粮一次性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5.12亿元。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稳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全市共落实中央补贴资金3770.8万元,补贴机… [查看更多]
  • 我省大豆玉米“手牵手”进入丰收季

    一串串色泽翠绿、颗粒饱满的豆荚映入眼帘,两侧的黄澄澄玉米籽粒饱满,一派丰收景象。近日,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孟家村,这里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的秋粮生产情况令人瞩目。千亩示范田内,一排排玉米随风摇曳,大豆豆秧在玉米的“护卫”下茁壮成长,大豆玉米“手牵手”,带状复合种植进入丰收季。今年,公主岭市范家屯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最大程度上保护黑土资源,并落实大豆扩种计划,扩种大豆1500余亩。实现科技种田,人们正在用智慧与科技的力… [查看更多]
  • 宁江区善友镇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年初以来,宁江区善友镇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以争第一、创唯一,敢闯敢试敢担当的行动提振精气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全力打造宁江东部重镇、产业旺镇和治理强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2023年,该镇结合宁江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查看更多]
  • 龙井市延边黄牛牛肉品牌获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强”

    近日,以“吉韵乡情·感受乡村文化记忆”为主题的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强”及休闲农业“好景50”评选结果揭晓,龙井市延边黄牛牛肉品牌荣获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强”。此次评选活动在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商务厅共同指导下历时一个月,经各地推荐、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共有102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102家休闲农业企业参选,最终3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50家休闲农业企业最终入选。龙井市自然资源丰富,原生态的青山绿水给延边黄牛养殖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生态养殖环境。20… [查看更多]
  • 二道区英俊镇以人才集聚推进乡村振兴

    “英俊镇充分落实村干部‘梯次升级培养工程’,计划利用3年时间,为每个村招聘一名乡村治理专干,目前已招聘4人。”10日,二道区英俊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这个好消息。英俊镇地处长春市东部,是二道区唯一的乡镇,今年以来,通过集聚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英俊镇在培养本土“项目支书”“致富能手”“创业能人”等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上下足功夫,以“人才+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高效绿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乡土特色产业发… [查看更多]
  • 以人才集聚推进乡村振兴

    “英俊镇充分落实村干部‘梯次升级培养工程’,计划利用3年时间,为每个村招聘一名乡村治理专干,目前已招聘4人。”10日,二道区英俊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这个好消息。英俊镇地处长春市东部,是二道区唯一的乡镇,今年以来,通过集聚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英俊镇在培养本土“项目支书”“致富能手”“创业能人”等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上下足功夫,以“人才+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高效绿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乡土特色产业发… [查看更多]
  • 东丰县持续推进梅花鹿产业三产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东丰县围绕打造吉林省十大千亿级产业、拓展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推进梅花鹿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幅幅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在深耕梅花鹿产业之路上,东丰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梅花鹿发展的政策,每年设立2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在人才引进、种源保护、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合作,成立了“东丰梅花鹿产业发展院士工作站”,搭建产学研合作… [查看更多]
  • 长春市双阳区奋力争当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近年来,长春市双阳区按照市委全力打造农业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聚焦补齐县域经济短板部署要求,突出特色优势,加速融合发展,奋力争当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发展“四型农业”,做优“产业提质”文章,持续增强乡村振兴支撑力充分放大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乘数效应,编规划、组专班、促落实,不断拓展现代农业增值增效空间。一是延链发展特色农业。坚持强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加快国际梅花鹿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区梅花鹿总量达到37万只,年产鹿茸740吨,梅花鹿全… [查看更多]
  • 中稻迎丰收 稻农收割忙

    中稻迎丰收 稻农收割忙

    眼下,吉林省中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各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稻农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晾晒稻谷,确保颗粒归仓。一簇簇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铺满了稻田,在微风轻抚下,掀起层层稻浪。轰鸣的收割机来回穿梭,稻田里呈现出忙碌的丰收景象。在通化市通化县西江镇的万亩稻田种植基地。稻田里金黄稻浪迎风摇曳,稻香扑鼻,一幅丰收在望的壮美画面。 不远处,几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据当地的稻农介绍,他们正在收割的是当地中熟稻“小粒香”品种。西江镇种稻历史悠久,由于这里土地… [查看更多]
  • 宁江区善友镇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年初以来,宁江区善友镇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以争第一、创唯一,敢闯敢试敢担当的行动提振精气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全力打造宁江东部重镇、产业旺镇和治理强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2023年,该镇结合宁江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查看更多]
  • 镇赉县依托“方寸地”继续展现庭院经济“大作为”

    自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以来,我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将发展特色庭院经济作为带动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载体,全县乡村振兴“抓长”“常抓”会议以“三化、六帮、一提”作为庭院经济的发展思路,让农民的腰包更鼓、生活更美、劲头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我县以“充分满足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需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以“帮谋划、帮资金、帮技术、帮种植、帮管理、帮销售”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庭院经济;以“提高庭院经济奖补力度”提高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查看更多]
  • 长岭高效节水农业实现增产增收

    “与过去常规种植每公顷产干粮2万斤玉米相比,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玉米每公顷产量高6000斤至7000斤,增产30%以上。”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党支部书记陈占超看着地里即将收获的玉米,喜不自胜。自从村里合作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青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今年种植了6000亩玉米大田,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近日,高耸挺立的玉米秆上,结出颗粒丰硕的玉米棒,丰收在即。… [查看更多]
  • 吉林省大豆玉米迎来双丰收

    吉林省大豆玉米迎来双丰收

    一串串色泽翠绿、颗粒饱满的豆荚映入眼帘,两侧的玉米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国庆假期,记者走进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孟家村,了解这里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的秋粮生产情况。只见千亩示范田内,一排排玉米笔直翠绿,随风摇曳,大豆豆秧在玉米的“护卫”下茁壮成长,一串串豆荚籽粒饱满、长势喜人。今年,公主岭市范家屯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最大程度上保护黑土资源,并落实大豆扩种计划,扩种大豆1500余亩。合作社实现了科技种田,人们正在用智慧… [查看更多]
  • 沃野良田 “丰”景如画—长春市主要农作物产区丰收见闻

    又到田野金黄、秋高蟹肥的丰收季。当秋风吹过,长春市各地的田野间、乡村中,金灿灿的水稻、大豆、玉米和红满天的高粱多彩缤纷,装点着整个乡间,一派丰收景象。截至10月8日,全市粮食作物已收获32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连日来,记者走进不同农作物产区,了解收成情况,感受收获喜悦。农安:科学种植“双丰收”金秋的农安县开安镇孙家屯村,一片丰收景象。农安县浩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淞农业)在这里进行了一项令人关注的实验,他们通过玉米大豆大比例间作种植模式,将玉米… [查看更多]
  • 长春市粮食作物收获陆续展开

    金秋十月,田野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8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长春市主要农作物收获已陆续展开。截至8日,全市粮食作物已收获32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其中,玉米已收获17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1%;水稻已收获8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0%;大豆已收获4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6%;小麦、薯类、杂粮杂豆等粮食作物已收获3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2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面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 [查看更多]
  • 农安县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实现一地双丰收

    金秋的农安县开安镇孙家屯村,一片丰收景象。农安县浩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淞农业)在这里进行了一项令人关注的实验,他们通过玉米大豆大比例间作种植模式,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每公顷玉米产量可达1.05万公斤,大豆更是高达2000公斤!7日,测产过程经过了科学规划、试验种植和测产验收等步骤。科技人员采用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了优化的种植方案,不仅促进了粮食增产,还有助于保护宝贵的黑土地。“每平方米查株查粒,根据大豆的百粒重,… [查看更多]
  • 吉林省三地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吉林省三地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公告,对本年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申报创建结果进行公示,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成功入选!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长春国家农高区启动建设一年来,公主岭市依托这个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平台,集聚种业产业链,强化黑土地保护,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推动粮食产业全链条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探索新路,逐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辉南县属长白山区生态保护系统,是吉林省东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 [查看更多]
  • 增产24.62%!吉林省耐密植大豆育种实现新突破

    近日,在敦化市进行的耐密植大豆品种试验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省农科院选育的耐密植大豆品种“吉育269”亩产达到259.32公斤,比对照品种“合交02-69”增产24.62%。 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常设委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邱丽娟:“超过10%就很了不起,超过20%就可以达到杂交种(水平),他这个达到百分之二十四点多,在我们国家走在了前面。” 经过科学测算,“吉育269”的产量可达每公顷3.42吨,远超我国大豆每公顷2吨的平均产量,达到国际水平。参加测产的世界第一大种业公司、阿根廷GMD种业集… [查看更多]
  • 长岭高效节水农业实现增产增收

    “与过去常规种植每公顷产干粮2万斤玉米相比,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玉米每公顷产量高6000斤至7000斤,增产30%以上。”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党支部书记陈占超看着地里即将收获的玉米,喜不自胜。自从村里合作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青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今年种植了6000亩玉米大田,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近日,高耸挺立的玉米秆上,结出颗粒丰硕的玉米棒,丰收在即。… [查看更多]
  • 吉林鎏金黑土地奏响“丰收曲”

    据10月5日农情调度,吉林省秋粮已收获1083.37万亩。连日来,吉林省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组织农民开始收割作业,确保颗粒归仓。在吉林省玉米主产区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内,大型玉米收获机正在全力工作,收割、摘穗、剥皮等环节一次性完成,省时又省力。今年,合作社经营了15000亩玉米,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预计亩产能达到2000斤左右。国庆假期,秋高气爽。在辽河源镇东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饱满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 [查看更多]
  • 麦朝副厅长带队赴抚松长白靖宇调研指导包保帮扶等工作

    麦朝副厅长带队赴抚松长白靖宇调研指导包保帮扶等工作

    9月26日至27日,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同志赴抚松、长白、靖宇等地调研指导了包保帮扶、重点边境村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工作。26日上午,麦朝副厅长一行来到抚松县良种繁育基地和科创大楼,实地踏查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并对工程进展和资金兑付进度进行了督导。26日下午,麦朝副厅长一行赶到长白县,实地踏查了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建设进展和边境村特色产业发展等情况,并与长白县、十二道沟镇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十三道湾村驻村干部开展了座谈交流,共同谋划帮扶产业。 27日,麦… [查看更多]
  • 我省打响秋冬季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会战”

    我省打响秋冬季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会战”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之际,省农业农村厅在松原市长岭县组织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吹响了秋冬季农田建设“攻坚会战”的号角,加快推动各地开展现代化良田建设。 来自全省各地农田建设一线参会代表集体观摩了长岭县流水镇流水村“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施工现场,实地考察了四间房村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密植”玉米种植田块。“我们这块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一垧地比过去能多打1万多斤,老百姓得到了实实… [查看更多]
  • 第七届吉林省农村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闭幕

    第七届吉林省农村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闭幕

    9月28日,“兴业杯”第七届吉林省农村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防空洞休闲农业综合体项目获得初创组一等奖,奶头山村农文旅融合——全产业链共致富项目获得成长组一等奖。 大赛以“挖掘农业农村资源,做好乡村休闲产业”为主题,聚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挖掘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大赛启动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吸引全省各地的众多优质项目和优秀选手踊跃报名参赛。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马宏山副厅长对选手们寄予希望,他… [查看更多]
  • 吉林省全力做好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

    眼下,正是东北粮食作物的收获季节,吉林大地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粮食机收减损工作是当前各级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如何变“丰收在田”为“粮食在手”?近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吉林省2023年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系列活动,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措施推广,提升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质量,力争玉米果穗机收总损失率≤3.5%,玉米籽粒机收总损失率≤4%,水稻机收总损失率≤2.8%,大豆机收总损失率≤5%,确保… [查看更多]
  • 延边州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

    今年以来,延边州整合资源、上下联动,以“四个加强”破解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困难障碍,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加强主体发展。今年,全州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村干部、返乡创业大学生等领办、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州新增合作社193家、家庭农场109家。加强示范创建。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入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28家。积极开展示范经营主体创建工作,认定1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6家家庭农场为2023年州级… [查看更多]
  • 开镰迎秋收 吉林加强秋收指导服务确保应收尽收

    记者从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吉林省现已开镰收割,秋收期间,吉林省将加强对各地秋收指导服务。 “吉林省粮食产量已连续两年突破800亿斤大关。今年制定了6项粮食增产措施,主要在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粮食单产上发力。据农情调度和专家多点位测产,预测吉林省今年粮食总产量在850亿斤左右。”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德明说。 据了解,今年吉林省下达粮食、大豆和油料播种面积分别超国家任务418万亩、3万亩和0.6万亩,仅推行的“水肥一体化+密植”一项技术就可增产10亿斤左右。 入汛… [查看更多]
  • 五谷丰登粮满仓 黑土沃野庆丰年

    金秋时节,广袤田野一片金黄,饱满的稻穗“笑”弯“腰肢”,澄黄的玉米颗粒饱满,农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掀起秋收热潮,丰收的喜悦从田间蔓延至心间。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年初以来,狠抓粮食生产,在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粮食单产上聚焦发力,逐个环节安排部署、逐季压茬推动落实,奋力夺取粮食丰产丰收,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目标实现。春华秋实,不负耕耘。据10月1日… [查看更多]
  • 吉林省做强种业“芯片”,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作为制种大省也是用种大省,吉林省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不断夯实种业发展基础,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种业振兴,确保良种供应安全。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为实现“千亿斤粮食”生产目标奠定种业基础。培优做强种业企业鸿翔种业进入国家种业阵型。全省持有效经营许可证种子企业发展到315家(省级以上发证138家,市级发证177家),全省种子企业净资产总额超53亿元,资产总额超120亿元。… [查看更多]
  • 稻谷金黄蟹儿肥

    金秋九月,稻田美,蟹儿肥。在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南崴子村的稻渔科技小院实验田里,小院首席专家、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王秋举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稻田中,查看虾蟹生长情况。在吉林这片黑土地上养虾养蟹?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可通过科技小院,这种不可能变成了现实。2016年,王秋举前往上海海洋大学进修时发现,南方的河蟹个头大,卖几十元一只。而咱们省的河蟹普遍重约一两,一斤仅卖十几元。回来后,她不断思考,该如何让吉林人吃上本地养殖的虾蟹,实现致富增收。经过多方调研,王秋举… [查看更多]
  • 陈家店村探寻三产融合的实践密码

     分拣、称量、装箱……9月27日,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蔬菜分拣车间内,数十名村民正按照标准,将刚采摘的蔬菜择选清理,随后,一件件精包装蔬菜陆续下线,运输车辆将其运往各销售网点。将净菜直接送上餐桌,把附加值做到最大。陈家店村建有上千栋蔬菜大棚,过去由于缺少分拣环节,蔬菜都是分散地流入市场,分拣车间的建成,拓展了蔬菜销售渠道。“之前,农户卖菜或是零售,或是只能等着客商上门,运输成本高,销售还不及时。经过清理分拣,按斤卖的蔬菜现在就能按件卖了!”分拣车间负… [查看更多]
  • 依托特色农业 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近年来,扶余市始终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特色资源,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村百年以来,九连山村因为豆包再次改写历史和命运。2021年初,总投资700万元的祥包福黏豆包厂在这里正式投产。如今,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热气腾腾,村民们带着传统手工豆包的技艺披挂上阵,黏豆包在流水线上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据了解,九连山的黏豆包现已在全国40个城市设立销售网点,加上电商助跑,年销售100多万公斤,已经成… [查看更多]
  • 四平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纪实

    在喜逢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打气鼓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平牢记殷殷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近年来,四平市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精心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增产大文章,以绿色、健康、安全为发展方… [查看更多]
  • 伊通农业农村局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途径

    近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以棚膜经济建设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全县园艺特产业形成了多极增长、稳步提高、快速发展、持续向好的局面。现有30亩以上规模园区10个,其中百亩以上3个。以中药材种植为重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林果、食用菌等其他特色产业为辅助手段,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途径。伊通依托吉林省铠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马鞍山镇东风村建设的伊美大樱桃生态园区,从辽宁引进大樱桃品种进行温室栽培,以休闲采摘为主要经营模式,经济效益明显。品种主要有… [查看更多]
  • 吉林:丰收成色金灿灿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金秋时节,在广袤的吉林黑土地上,在松花江两岸,处处都是年丰时稔的美景。农田添“智慧”,增产又增收9月末的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正如农场的名字一样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借助地面摄像头、低空无人机、外太空遥感卫星的多层立体管控平台,九月丰家庭农场变身“可视农业”。在九月丰家庭农场“智慧农业”指挥平台上,视频实时更新,水稻长势一目了然,地块病虫害情况一览无余。“拿着手机,坐在大屏幕前全流程远程监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