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通农业农村局加大力度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近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以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为工作抓手,围绕培育地方特色地方优势,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区域公共品牌、两品一标,坚持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一直以来,伊通把黄牛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紧紧抓住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契机,依托营城子镇这个东北非牧区最大黄牛交易市场,把乡村产业振兴的切入点、突破口放在黄牛产业发展上。目前,全县培育黄牛产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黄牛产业省级以… [查看更多]
  • 珲春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今年以来,珲春市多措并举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该市明确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田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总田长,成立市级田长制办公室。细化各级田长、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及任务,在9个乡镇、5个街道、121个行政村设立乡级田长28名、村级田长121名,完成市、乡、村三级田长制办公室组建工作。该市围绕田长制工作重点,通过微信群、悬挂横幅、“土地宣传日”活动、拍摄短视频等方式,积极宣传耕地保护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履行耕地保护义务。更新… [查看更多]
  • 公主岭市怀德镇:抓产业促增收 推动乡村振兴

    公主岭市怀德镇三里堡子村位于怀德镇南0.5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364公顷,距离省会长春市34公里,交通便捷,有着良好的地理优势和肥沃的土地资源。几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棚膜蔬菜经济,目前,已有各类蔬菜大棚1708栋,全村蔬菜面积244公顷,其中种植香葱棚室占棚室总面积的80%以上,被誉为“东北香葱第一村”。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该村投入资金900多万元,改造自来水管道… [查看更多]
  • 通化市“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通化市持续发力,稳步推进“秸秆变肉”工程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启动实施“肉牛养殖攻坚年”行动,激励和引导产业发展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在柳河县孤山子镇德胜村吉林省金杨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牛舍里百余头肉牛长势良好,良种繁育、绿色循环农业在这里初具规模。眼下,金杨牧业有限公司已建成牛舍3栋、储料棚1座,满栏可养殖肉牛240头,目前已引进肉牛130头。“秸秆变肉”工程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实施以来,通化市委、市政府坚决贯… [查看更多]
  • 大安:“牛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牛动力”

    “牛粪是上好的肥料,我们的牛粪一年能卖5万元!”大安市红岗子乡晋元肉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大安市红岗子乡马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孙喜彬高兴地说。近日,记者走进大安市红岗子乡晋元肉牛养殖合作社看到,一头头西门塔尔育肥牛正在悠闲地吃着饲料。大安市红岗子乡晋元肉牛养殖合作社现有西门塔尔育肥牛380头,这些牛喂食的均为青储饲料,没有任何添加剂,肉质好,抗病能力强,现已销往广州、北京、福建等地,很受欢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2022年,合作社共养殖400多头牛,收入1000余万元,… [查看更多]
  • 前郭县现代农业展新姿

    在前郭县,现代农业也显示出傲视群芳的姿态。走进查干湖镇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稻田地,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我们是从10月6日开始收割的,估计过几天就能收完,现在都是机械化,非常快。”该公司董事长刘双告诉记者。“今年,每亩地的水稻产量都将突破500公斤,而且水中有稻、稻中有蟹、稻蟹共生,今年的收入,可以预想是非常不错的。”刘双说。不只是查干湖镇,最近一段日子,前郭县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23年,前郭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7… [查看更多]
  • 公主岭市:秋收大有民同欣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又到收获季,记者走进公主岭市的田间地头,欣赏到一幅幅“丰”景如画。秋高气爽中,记者来到位于范家屯镇孟家村的公主岭市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里的300公顷玉米和130公顷大豆已经进入收割期。无边的田野里,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醉人的秋色。田地里,两台专用收割机正在同时作业,两种作物联合收割互不影响。“这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让两种作物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玉米、大豆高矮作物错位搭配,实现玉米不减产并增收一季大豆。”合… [查看更多]
  • 四平:沃野良田好“丰”景

    金秋时节,四平大地俯瞰如画。广袤的黑土地,集汇一春一夏的蓬勃之力,托举出遍地的耀眼金黄。根据当地有关部门测算,今年四平市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96亿斤,实现“二十连丰”。近年来,四平市牢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保护黑土地重大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主线,聚焦解决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坚持治理、保护、利用一体发力,其经验做法在第八次国务院大督查中获得通报表扬,为… [查看更多]
  • 延边州秋收进度过半 秋粮收获294.64万亩

    金秋时节,延边州各地争分夺秒开展秋收作业。走进乡村,到处都是机器的轰鸣声和来来往往运送粮食的农民,丰收景象喜人。据州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奇永川介绍,今年全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2.6万亩,截至10月16日,秋收农机化生产投入机具数量6.83万台(套),其中拖拉机4.46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395台,水稻联合收割机970台,秋粮已收获294.64万亩,占秋收任务的50.58%,秋收进度过半。入秋以来,延边州坚持把秋收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抢抓有利条件,因地制宜… [查看更多]
  • 吉林市:秋收有序优质效 粮食产量创新高

    从育苗、插秧到收割全程机械化,蛟河市拉法街中才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拿到的分红比去年增加了三成以上;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里翻滚的稻浪、穿梭的收割机、往来的车辆,构成一派丰收的景象;舒兰市吉米粮食有限责任公司的有机大米“稻花香”和“小町香”10月初就上市了,已发往上海、广东、海南等多个省市;磐石市朝阳山镇的一片稻田里,多台收割机正在忙碌着,收获的水稻立即被打包收储;在桦甸市出彩农业的大豆种植基地内,大豆收割已经完成60%,亩产也将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查看更多]
  • 丰收里的“大食物观”——吉林省主粮的增产密码

    「大食物观」就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质,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大食物观的基础是粮食,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眼下,吉林省秋粮陆续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其中主要粮食包括玉米、水稻、大豆等。挖掘新增耕地潜力 盐碱地水稻喜获丰收吉林省持续开展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向后备耕地资源要产量,截至目前,已改良盐碱地近210万亩。在吉林省大安市,水稻收获进程已经过半。近年来,当地通过引进多家企业和… [查看更多]
  • 丰收好年景 颗粒归仓忙——延边州全力推进秋收工作走笔

    今年,延吉市水稻种植面积为3.16万亩,预计10月底完成水稻收割作业。金秋时节,一片片黄澄澄的水稻随风翻起金波,一望无垠的玉米地里,金黄的玉米棒子正等待着人们采撷……在延边州广袤的田野里,处处都呈现出丰收的景象。自入秋以来,延边州农业农村部门提早行动,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切实做好秋收生产各项工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分区、分类科学合理秋收,保障秋收生产顺利进行,确保粮食丰收到手、颗粒归仓。走进延吉市朝阳川镇八道村稻田地,记者看到,金黄璀璨… [查看更多]
  • 公主岭:无人机械进农田 农民甩手挣大钱

    连日来,公主岭市大田玉米收获进入高潮,无人驾驶收割机投入秋粮收获一线,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为粮食丰收插上智能化、数字化的“翅膀”,成为智慧农业助力农业丰产、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满眼丰收景,悦享收获季。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无人农场大田收割现场,技术人员手持笔记本电脑,预先设计好收割点位,调整作业参数、作业面积、作业时间、作业线路。很快,收割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了,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无人农机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出库、转弯进入农田… [查看更多]
  • 种大豆,得“金豆”

    春耕夏耘,光阴不负,日月星辰,积淀芳华。伊通满族自治县马鞍山镇北岗子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这里的玉米大豆条带分明,根深叶茂,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满乡大地;株株豆苗在玉米叶下规整排列,两种作物间隔种植,一高一低相得益彰,一排排玉米叶片茂盛、植株健壮,一垄垄大豆生机盎然,排列整齐,长势喜人。当前,正是大豆收获的季节,马鞍镇北岗子村的农户们抢抓有利天气,加快采收进度,确保大豆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最新推广的一项新技术,通… [查看更多]
  • 宁江区:打好乡村旅游牌 奏响振兴新乐章

    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年初以来,宁江区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为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典型示范村创建工作。强化产业基础,以“旅”启未来。为做好打造“2023年典型示范村”的前期工作,宁江区农业农村局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对创建村进行实地踏查,做到清楚现状,明确标准,对照短板,整体提升,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强化村庄建设,补强短板弱项。今年,宁江区总投资4200万元,沿精… [查看更多]
  • 长岭县流水镇举办庆丰收活动

    正值东北黑土地秋收高峰期。10月17日,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的流水镇流水村举办了一场“收获满满”的庆丰收活动。近百名各地农业企业、金融企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及基层干部等齐聚一堂,共享丰收的喜悦。17日一早,流水镇流水村恒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地头上彩旗飘飘,一旁的玉米地里秸秆上挂着硕大的玉米棒子,一派丰收景象。来自各地农业企业负责人、种粮大户与恒建农业种植合作社的社员们一边查看玉米长势,一边相互讨论种植技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得十分融洽… [查看更多]
  • 舒兰受灾地区补种蔬菜作物迎来收获

    受台风“杜苏芮”“卡努”连续北上影响,8月份,农业大省吉林省多地遭遇持续降雨引发灾情。吉林省受灾地区通过补栽抢栽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农业损失,目前部分地区补种蔬菜作物迎来收获。受灾后,舒兰市积极组织开展灾后自救。当地紧急调动秸秆粉碎机、秸秆归行机、钩机、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清理农田淤泥,加快平整土地,并及时开展了秋菜的抢种、补种工作。“今年损失了3亩旱田,8月份村里面向受灾农户免费分发了小萝卜种子,组织受灾户进行补种。”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新开村村民邵正… [查看更多]
  • 盐碱地里种大豆 种地老把式直说“服气”

    时至深秋,农安县小城子工业园区的耐盐碱高产大豆示范田里,金黄的豆叶连接成片,粗壮的豆秆上长着一簇簇密实的豆荚。日前,记者在示范田边看到,伴随着隆隆的机车声,豆秆转眼间被收入机器中,收割、脱粒等作业一次完成。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组织专家,现场进行实收测产。测产结果按照标准含水率13%计算,折合亩产224.78公斤。亩产224.78公斤的测产成绩,不仅让耐盐碱新品种东生118大豆的培育者、中科院研究员冯献忠,坚定了对这一品种耐盐高产属性的信心,也让农安县… [查看更多]
  • 双辽市多举措推进科学储粮

    今年10月以来,为实现节粮减损、农民增收,以实际行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地趴粮”问题根本解决,吉林省双辽市玻璃山镇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模式,示范先行、渐次推进、尊重农民意愿的工作原则,结合储粮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因地制宜推进庭院立体储粮。玻璃山镇积极开展宣传引导,选择符合实际的储粮方式,以安全、通风、降水、防鼠、防雨雪、出入仓方便为目标,开展不同规模农户储粮装具选型及示范应用。鼓励和引… [查看更多]
  • 安图县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

    今年以来,安图县依托乡村住宅院落等可利用空间,发展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创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让村民有“赚头”,日子有“盼头”。为大力支持发展“庭院经济”,安图县利用县级统筹产业项目收益资金161万元,按照精准落实一次性资金补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扶持。同时,通过“庭院经济+小额信贷”的模式,对符合小额信贷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开展金融帮扶,累计发放小额信贷75… [查看更多]
  • 物联网赋能长春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物联网的出现为农业和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它通过将传感器等设备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近年来,长春市农业物联网的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仅九台区、双阳区就建设了23处玉米生产监测站、20处水稻生产监测站、20处畜牧业标准化监测站;在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栋温室设置作物监测点,配套开发监测监控软件系统,监测总面积达到430余公顷,辐射面积2150公顷。43处农业环境监测预警站采集农业生产环境数据12类,监… [查看更多]
  • 《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印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厅(局、委)、教育厅(教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局)、文化和旅游厅(局)、乡村振兴局、妇联:自2023年起,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将会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完成首批乡村工匠名师、大师评选认定工作。现将《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农业农村部 教育部 工业和… [查看更多]
  • 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亮相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

    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亮相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

    10月13日至15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3·合肥)在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为宣传推介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资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优选组织了7个市(州)的19家重点龙头企业,携吉林大米、杂粮杂豆、梅花鹿、鲜食玉米、牛肉、长白山蜂蜜、人参、禽蛋、林特9大类近300余种具有吉林特色的农特产品参展。交易会上,吉林省参展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受到参会企业和采购商的高度关注,寻求合作和洽谈业务的络绎不绝。龙井长白山犇福清真肉业… [查看更多]
  • 集安市“三资”清理添动力 夯实基础促发展

    近年来,集安市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责主线,大力开展“三资”清理排查整顿工作,不断提升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工作水平,为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全市农村集体资源监管流程和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健全制度体系,用好清理排查“指挥棒”。坚持高位谋划、高位推进,成立由集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的“三资”清理领导工作小组,有效整合力量、凝聚清理合力。通过定期调度,研究破解难题,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为切实… [查看更多]
  • 双辽市卧虎镇着力发展特色农业

    近年来,双辽市卧虎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围绕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并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运作方式,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带动周边的农民实现多元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致富路”,让村民们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奏响金秋丰收“椒”响曲金秋十月,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卧虎镇前六家子村种植的近40公顷朝天椒进入采收期,今年朝天椒的产量预计超过40万斤,… [查看更多]
  • 白城市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十二连增”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鹤乡大地一派繁忙景象,金灿灿的玉米、水稻和杂豆装点着乡村,奏响了丰收进行曲。记者在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0月14日,全市秋粮已收获760.44万亩,占应收面积的46.88%;其中玉米已收357.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34.08%;水稻已收211.89万亩,占应收面积的55.78%;70.98万亩大豆已收获完毕;其他秋粮已收120.47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7.58%。今年,白城市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丰收已成定局,预计粮食产量超过去年,有望实现“十二连增”。白城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市… [查看更多]
  • 长春市加快完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产业链上的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攥紧了这条产业链,就等于端稳了中国饭碗。今年是我国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第三年,各地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等方面着手,把越来越多的良种从实验室撒向沃土良田。身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春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近年来,长春市在基础研究、品种选育、良种推广等种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持续发力,加快一批重大种业科技项目落地,现代种业发… [查看更多]
  • 全省各地抓紧机械化水稻收割 进度超五成

    眼下,我省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积极组织,开展机械化收割,确保颗粒归仓。延吉市2000公顷水稻进入成熟收获期,上百台水稻收割机下田作业。在朝阳川镇八道村成片的稻田里,水稻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收割、打捆、脱粒、输送一气呵成。这片稻田种植的是“黑珍珠”黑稻米,相比其他品种,每公顷可增收约2000元左右。延吉市今年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指导田间科学管理和农机具安全使用。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收割任务。眼下… [查看更多]
  • 汪清县天桥岭镇:糯玉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初秋时节,位于汪清县天桥岭镇的汪清县绿岭食品有限公司院内,载满糯玉米的车辆往来不断,生产车间里裹着绿色包衣的糯玉米堆积成山,经工人清洗、筛选,糯玉米通过机械传送带进入加工流水线,高温灭菌、真空包装后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今年我们种植了600余亩糯玉米,都达到了欧美有机标准,预计两周左右完成速冻加工”。该公司总经理李洪民告诉记者,经过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600亩糯玉米亩产达3000棒,产值1000余万元。“我们在地里务工,每天收入70多元,忙的时候需要50多人帮工,… [查看更多]
  • 四平: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平市牢记嘱托, 突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采取项目化、规模化、标准化举措,确保多打粮打好粮。全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跑出“加速度”。眼下,四平市正在大力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到今年年末,将建成高标准农田508.65万亩,完成改造提升11.68万亩。全面提升田间道路、灌排渠道、岸坡防护、农田电网等综… [查看更多]
  • 延边州: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

    今年以来,延边州整合资源、上下联动,以“四个加强”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加强主体发展。今年,延边州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村干部、返乡创业大学生等领办、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州新增合作社193家、家庭农场109家。加强示范创建。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入库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到228家。积极开展示范经营主体创建工作,认定1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6家家庭农场为2023年州级示范经营主体。加强财务规范。推广新型农业经营… [查看更多]
  • 田畴沃野韵春风——通化县鲜食玉米发展纪实

    通化县,吉林省南长白山脚下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因文明和生态享誉全国,更因鲜食玉米的发展壮大而声名远播,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打造鲜食玉米的“黄金名片”。通化县地处北纬41°附近,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积温充足。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当地鲜食玉米香甜软糯的口感,也成就了鲜食玉米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几年来,围绕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该县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形成了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成为农业产… [查看更多]
  • 宁江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迎来丰收季

    玉米飘香硕果丰,颗粒归仓秋收忙。寒露时节,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在宁江区广袤的田野中,一派丰收好景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种植的玉米相继成熟,进入收割期。10月10日,杨家村的田地里传出轰隆隆的机器声。3台联合收割机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四轮车载满玉米驶向远方,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村民正抢抓有利天气对连片玉米进行收割,确保“颗粒归仓”。“今年,我们永呈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玉米350公顷,3台收割机同时作业,8日开始秋收,15天左右能… [查看更多]
  • 榆树:特色做优 优势做强 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组合拳

    稻田阡陌纵横、紧密相连;水稻、玉米等连年丰收;生产车间内,马达高效运转,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忙生产、赶进度;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优质品牌,逐渐成为榆树的新名片……丰收时节,榆树广袤的土地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更孕育着农产品加工业巨大的发展动能。特色做优:全力推进玉米加工转化增值榆树市现有耕地约588万亩,粮食总产连续多年稳定在70亿斤阶段性水平。榆树,作为“天下第一粮仓”,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 [查看更多]
  • 秋收稻飘香 农民收割忙

    金秋时节,安图大地一派丰收景象。趁着晴好天气,各乡镇、村屯农户纷纷开始收割水稻,一台台收割机奔跑在金色的稻田里,奏响了农户增产的“丰收曲”。在松江镇松花村的稻田里,一株株成熟的稻穗随风伸展,在阳光的照耀下,饱满的穗子呈现出一片金色。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两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科技种田效果显著,今年我们村每0.07公顷地能增产150多公斤!”在松花村党支部书记车兴龙的介绍下,记者看到,一行行水稻源源不断地被收割机卷入,转眼… [查看更多]
  • 双辽市王奔镇: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今年以来,双辽市王奔镇以移风易俗“两不”倡议(不乱办:红事新办、白事简办、余事不办,不增加别人经济负担;不大办:不攀比、不浪费,简化程序,节省支出,减轻自家经济负担)为主导,坚持宣传发动和激励约束“双轮驱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多元宣传,广泛发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手握手唠知心话。镇村屯干部和“十户长”,走家入户发放《王奔镇移风易俗倡议书》3000余份,和群众唠家常话、说明白理,倡导群众家中有事“不乱办、不大办”,减轻彼此… [查看更多]
  • 吉林省农安县:土地托管农民增产又增“笑”

    吉林省农安县:土地托管农民增产又增“笑”

    吉林省农安县杨树林乡东白鸰村党支部以“乡村振兴、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服务。在农安县杨树林乡东白鸰村党支部与浩淞农业公司共同策划下,经过多次的考察、论证与沟通,东白鸰村与浩淞农业2023年种植季进行广泛深度的合作,切实为农户当好“田管家”。这几天,吉林省农安县大田玉米迎来收获季,对于这里的农民来说,今年的秋收没有了往年的繁重劳作和疲惫,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机械开进农田,从耕种到收割,“一条龙”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使这里开启了智慧秋收的新模… [查看更多]
  • 通化市多点发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金秋十月,山城通化满目“丰”景,处处秋收忙。全力以赴保障粮食丰产丰收,通化市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至10月8日,全市粮食面积330.45万亩,已收获99.23万亩。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通化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宣传、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市已发放耕地地力补贴、种粮一次性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5.12亿元。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稳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全市共落实中央补贴资金3770.8万元,补贴机… [查看更多]
  • 吉林舒兰受灾地区补种蔬菜作物迎来收获

    吉林舒兰受灾地区补种蔬菜作物迎来收获

    受台风“杜苏芮”“卡努”连续北上影响,8月份,农业大省吉林省多地遭遇持续降雨引发灾情。吉林省受灾地区通过补栽抢栽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农业损失,目前部分地区补种蔬菜作物迎来收获。受灾后,舒兰市积极组织开展灾后自救。当地紧急调动秸秆粉碎机、秸秆归行机、钩机、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清理农田淤泥,加快平整土地,并及时开展了秋菜的抢种、补种工作。“今年损失了3亩旱田,8月份村里面向受灾农户免费分发了小萝卜种子,组织受灾户进行补种。”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新开村村民邵正… [查看更多]
  • 做强龙头 做大产业 做响品牌——伊通农业农村局全力构建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工作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扶强农业龙头、做大农业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构建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新格局。农业种植业稳步发展高质量抓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今年伊通满族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00万亩,遴选发布2023年伊通农业主导品种23个,水稻机械有序抛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新技术开始在伊通示范推广,全县玉米、大豆出苗率好于历年,苗情长势良好,… [查看更多]